研究方案—孙月芳
发布者:孙月芳 发布时间:2019/5/19 10:36:08 浏览次数:3810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组 孙月芳执笔
一、课题的提出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被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统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假设、假释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的世纪,是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是知识、信息急剧增长的世纪。而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更新速度更是让人瞠目结舌。各种硬件、软件的更新周期缩短,人们刚刚学会的软件,没过几个月就被新的、功能更强大的软件所代替,导致要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这与传统的“知识教育”的教育思想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逐渐暴露了它的不适应性和局限性。
为此,我们子课题组将以“减负增效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作为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概念的界定
1、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主体在完成某项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潜在可能性上的一种必需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能力在主体心理结构中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它在最大程度上表征主体在社会生活中的成就状态。能力是一个整体概念,是一个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能力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伴随主体的成长历程不断发生变化,不断形成的。
2、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减负增效的含义
所谓减负增效,简单的说就是减轻负担,增加效益或效能。减负增效就是针对当前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而提出的科学改进方法,就是要把学生过长的学习时间、过大的作业量、过重的学习心理压力减下来,从而不断提高教师教的效率、学生学的效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二)研究目标
1、确实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2、通过研究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会策略性地学习。
3、通过实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通过实施该课题,落实减负增效背景下如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并丰富其理论。
(三)研究内容
1、通过查阅文件资料,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开展研讨活动,分析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因。
2、确定试验的班级和实验教师,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找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等一些相关理论或文件精神,摘录对课题研究有借鉴和指导作用的理论知识,供学习和研究借鉴,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存档工作。
(2)行动研究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将自己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作教学行为,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3)经验总结法:认真撰写阶段性报告,总结得失,不断调整。最后以总结形式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二)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09年12月,搜集、查阅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第二阶段:2009年12月-2011年10月,按课题研究内容进行实验,其中进行2-3次学习和交流活动,完成中期优秀案例1篇以及展示1节研究课,汇总各类过程性材料,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全面总结课题研究的各项工作,汇集研究的各项资料与各类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总报告。
四、课题完成的条件和措施
1、本课题研究是与课改同步进行的,作为年轻教师迫切需要寻找到一种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将有助于本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
2、本课题是朱林中学申报立项的常州市级减负增效专项课题《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的子课题,一方面有学校总课题组的领导,另一方面子课题组有较完备的研究方案。
3、本课题组成员在信息技术教学一线,并且之前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并获奖。
五、主要成果展示
1、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结题报告各1篇
2、研究课教学案例若干篇
3、课题研究论文若干篇
上一篇:孙月芳—课题开题报告
下一篇:课题申请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