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春学期第四周国旗下讲话稿
发布者:王伟 发布时间:2019/5/19 10:36:09 浏览次数:2372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之称,“礼”在传统社会无时不在,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这里的“礼”包含了传统礼制的精神原则与传统礼仪行为两大部分,礼义是礼制的精神核心,礼仪制度是礼义精神的外在表现,二者关系密切。
礼仪是指在社交过程中要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表现为:举止文明、工作优雅,姿态潇洒,收拾得当,表情自然,行为检点,仪表端庄,着装得体,讲究卫生等方面。
讲礼仪的重要性: ①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②按礼仪要求去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回事我们变的优雅可亲,更容易被人接纳。
对交往中的礼貌与礼仪的误解: 1、讲究礼仪队人是一种约束。 2、讲不讲文明礼貌是我个人的私事,与他人无关,影响也不大。 3、有人认为,中华民族史礼仪之邦,我们民族的传统礼仪,应该全部继承下来,在今天发扬光大。 这些都是错误或片面的观点。
今天我重点谈谈“餐饮之礼”
餐饮之礼
1.吃饭时不咂嘴,不口含食物说话。
2.夹菜时不在盘中挑拣。
3.等候家人一起吃饭。
4.在公共场所就餐时不追逐嬉闹。
5.在公共场所就餐时不大声喧哗。
6.适量盛取,不剩饭、不剩菜。
7.就餐时保持餐桌、地面整洁。
8.在学校食堂用餐后,主动整理归放餐具。
9.用餐时先请长辈、客人就座再动筷。
10.为别人夹菜要用公筷。
11.尽量不起身夹菜。
12.提前离席,向长辈、客人礼貌打招呼。
13.在饭店用餐时,吃不完的食物要打包。
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传统的礼义标准。传统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当然现在我们对传统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