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学期第五周国旗下讲话
发布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9/5/19 10:36:14 浏览次数:3306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弘扬传统饮食文化 · 传承中华民族美德》
为了引导同学们认识自我,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学校准备在2019年3月举行以“劳动最光荣,实践促成长”为主题的生命教育月系列活动。本次系列活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食育教育、劳动实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球自然日公益科普教育等。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快餐饮食侵入人们的生活,由此而引发了各种疾病和食品安全等现实问题。大众饮食生活的科学认知、文明礼仪、自觉性严重缺失,这一切与社会食育机制的疏漏紧密相关。由此,社会各界人士开始强烈呼吁“食育”理念、普及科学饮食知识和食礼文化。
所谓“食育”,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是从幼儿时期起,给予食物、食品相关知识的教育,并将这种饮食教育,延伸到艺术想像力和人格培养上。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宋元时期就已成为大众生活的谚语,在更早的《史记》则记录了2500年前就已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字文明史中,积淀了厚重而又辉煌的饮食文化。中国有令世人瞩目的长达五千年之久的食文化的文字记录”。食育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已经存在。在先秦《礼记》中记载“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反映了中国传统食育家庭教育模式。《黄帝内经﹒素问》系统阐述了食疗食补的思想。孔子曾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主张。孟子曾作脍炙人口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的饮食譬喻。
挖掘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不仅能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而且为现代食育的探索奠定思想基础。
《论语﹒乡党》记载:“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先秦时,有乡人饮酒之礼,酒食后,拄着拐杖的老人先离席出去后,晚辈才能离开。这就是传统伦理中格外推崇的“长幼有序”。
孔子主张:“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撰” 说的是有酒肉要先请父兄食用,然后才轮到弟子后辈。孟子曾提到曾参家族的例子,曾子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他家的进餐是先孝敬老人,然后才是其他人来吃。
饮食礼仪是一门十分庄重而且非常严格复杂的学问。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其他任何社会场合,从着装、仪态、就座、举箸、吃法、礼让、退席等诸多环节均有不可懈怠的严格规矩。
同学们,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彰显个人素养,你们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一定做一个高素质的豪迈中国人。
谢谢!
刘俊
上一篇:2019年春学期第四周国旗下讲话
下一篇:2019年秋学期国旗下讲话安排